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760-88833325
手机:13726053118
邮箱:yibaotongyiliao@163.com
地址:中山市石岐区岐环路7号日华坊第二期商住小区28卡
添加时间:2019/7/13 16:35:03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级医院基本设备配置的监护仪正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ICU、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监护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CCU/ICU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监护仪的分类//
一、按结构分类
监护仪器按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遥测监护仪、Holter磁带记录式心电监测系统。
(一)便携式监护仪。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由电池供电,一般用于非监护室及外出抢救病人。以美国太空实验室(Spacelab)的便携式监护仪90308为例,它功能齐全,可显示4个波形,最多监视11种参数,有网络连接能力,可由交直流电供电,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一般监护仪。通常指床边监护仪,应用最为普遍。可放置在病床边对病人的某些状态(如心率、呼吸、脉率、体温和血压等)进行监视。它往往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系统进行监护。
(三)遥测监护仪。遥测方式适合于能走动的病人,属于无线方式。
(四)Holter磁带记录式心电监测系统。该系统在病人走动、生活或工作条件下,能连续记录心电活动,捕捉短时发作的异常心电。
二、依据病症分类
依据病症分类有冠心病自动监护仪、危重病人自动监护仪、手术室自动监护仪、手术后自动监护仪、分娩自动监护仪、新生儿早产儿自动监护仪以及放射线治疗室自动监护仪、高压氧仓自动监护仪等等。
三、根据功能分类
根据功能分类有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种,它们又各有智能化和非智能化之分。
(一)床边监护仪。它可放置在病床边,能够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监测,予以显示报警或记录,它也可以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工作。
(二)中央监护仪。称为中央监护系统,它是由主监护仪和若干床边监护仪组成的,通过主监护仪可以控制各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可对多个病人同时进行监护,并完成对各种异常的生理参数和病历的自动记录。
(三)离院监护仪。一般是病人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监护仪,可以在医院内外对病人的某种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护,供医生进行非实时性的检查。
//ECG监测的发展历史://
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
1.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2. 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3.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
4.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5. 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6. 1960s:持续床边ECG监测,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 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7. 1970s: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出现及临床应用,将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压、心排量等)引入临床,监测功能更加多,医务人员获取的客 观监测信息更加丰富,从而大大促进医疗水平和科研;
8. 1970s:临床开始应用持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技术//
这也是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到80年代中期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较早应用的是单纯SPO2的监护仪及单纯的心电的监护仪。由于微处理机和快速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监护参数ECG、SPO2、NIBP、TEMP等集于一体的监护仪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应用与广泛的临床应用
医报通医疗专业从事医疗设备销售及维修的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9083907号 技术支持:出格